工程力学专业
培养目标:
工程力学专业培养适应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和现代化建设需要,德、智、体全面发展,掌握工程力学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方法,获得利用现代计算技术和实验测试技术分析、解决工程中力学问题的基本训练,能在各种工程领域中特别在矿业工程中从事与力学有关的科研、技术开发和工程设计工作的研究发展型人才。培养具有系统的固体力学、流体力学、计算力学和实验力学的理论知识,初步掌握综合应用力学理论分析、实验测试分析和数值模拟分析等手段解决重大工程中力学问题的知识,基本具备使用计算机和相关软件进行一般工程结构设计计算的能力,初步具备研究和应用开发能力。
主修课程:
理论力学、材料力学、弹性力学、流体力学、实验力学、塑性力学、计算力学、结构力学等。
培养特色:
工程力学专业是教育部、财政部批准的第4批高等学校特色专业,该专业依托“工程力学”国家重点学科的高水平学科平台、“煤炭资源与安全开采国家重点实验室”和“北京市岩石混凝土破坏力学重点实验室”的国际水准实验研究条件,以及实践教学、大型力学分析软件等方面的明显优势,结合能源工程、土木工程、机械工程、航空航天工程、交通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环境及生物工程等领域对工程力学专业的重要需求,培养专业知识扎实、知识结构合理、勤奋务实,且具有创新能力、创造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工程力学专业的应用型、创新型和复合型高级专门技术人才。
就业深造:
工程力学专业本科毕业生可胜任采矿、土木、交通、水利、机械、航空、船舶、材料、化学工程中与力学有关的科研、开发、设计工作。50%左右的毕业生推免或考入全国重点高校和科研院所攻读硕士或博士学位。
培养要求
旨在培养掌握工程科学基础理论、工程力学分析方法与先进实验手段,具备力学基础理论知识、计算和试验能力,能在各种工程(如机械、土建、材料、能源、交通、航空、船舶、水利、化工等)中从事与力学有关的科研、技术开发、工程设计和力学教学工作的高级工程科学技术人才。
本专业主要学习力学、数学基本理论和知识,受到必要的工程技能训练,具有应用计算机和现代实验技术手段解决与力学有关的工程问题的基本能力。
本专业本科毕业生可到土木水利、机械控制、微电子技术、能源交通、航空航天等部门从事科学研究、技术开发和工程计算机软件的开发应用等工作;由于具备较为坚实的专业基础知识,较强的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及计算机应用能力,也可到有关的高新技术领域工作(如信息科学、生命科学、新型材料等),还可从事教学工作。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与能力:
1.具有较扎实的自然科学基础,较好的人文、艺术和社会科学基础及正确运用本国语言、文字的表达能力;
2.较系统地掌握本专业领域宽广的技术理论基础知识,主要包括固体力学、流体力学、电工与电子技术、市场经济及企业管理等基础知识;
3.具有较强的解决与力学有关的工程技术问题的理论分析能力与实验技能;
4.具有较强的计算机和外语应用能力;
5.具有较强的自学能力、创新意识和较高的综合素质。
主干课程
主干学科:力学
主要课程:理论力学、材料力学、弹性力学、塑性力学、流体力学、振动力学、计算力学、实验力学、结构力学、电工与电子技术、计算机基础知识及程序设计。
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包括军训,金工、电工、电子实习,认识实习,生产实习,社会实践,课程设计,毕业设计(论文)等,一般应安排40周以上。
相近专业
应用物理学 工程力学 地球信息科学与技术 工程造价 工程结构分析 历史建筑保护工程 给排水科学与工程 粮食工程
就业方向
本专业本科毕业生可到土木水利、机械控制、微电子技术、能源交通、航空航天等部门从事科学研究、技术开发和工程计算机软件的开发应用等工作;由于具备较为坚实的专业基础知识,较强的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及计算机应用能力,也可到有关的高新技术领域工作(如信息科学、生命科学、新型材料等),还可从事教学工作。
就业方向
本专业本科毕业生可到土木水利、机械控制、微电子技术、能源交通、航空航天等部门从事科学研究、技术开发和工程计算机软件的开发应用等工作;由于具备较为坚实的专业基础知识,较强的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及计算机应用能力,也可到有关的高新技术领域工作(如信息科学、生命科学、新型材料等),还可从事教学工作。
开设院校
武汉科技大学、河南科技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大连理工大学、清华大学、上海交大、重庆交通大学、同济大学、中南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东北大学、西南交通大学、北京理工大学、重庆大学、北京科技大学、河海大学、华中科技大学、中国矿业大学、浙江大学、北京大学、东南大学、辽宁工程技术大学、上海大学、南京理工大学、中山大学、中国石油大学、太原理工大学、太原科技大学、兰州大学、合肥工业大学、哈尔滨工程大学、暨南大学、武汉理工大学、西北工业大学、湖南大学、昆明理工大学、北京工业大学、山东大学、燕山大学、宁波大学、兰州理工大学、兰州交通大学、武汉大学、郑州大学、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石家庄铁道大学、大连交通大学、四川大学、河北工业大学、沈阳航空航天大学、北京化工大学、大连海事大学、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西安科技大学、河南理工大学、山东科技大学、华东交通大学、福州大学、吉林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南昌大学、复旦大学、青岛理工大学、西安理工大学、南京工业大学、长安大学等、内蒙古工业大学、河北大学。
国内各学校对此专业的定位有所区别,会根据学校的优势而定位,比方说:河海大学的工程力学会偏向水利方向,同济大学的工程力学会偏向建筑方面,上海交大的会偏向机械方面,哈尔滨工业大学会倾向航空航天方面。